《医天》第六章 医天计划 免费试读
大修后的QX-21气象飞机从H-06专用机场起飞,向东穿越北美南部大陆,顺利返回驻地。至此,黄延厚和吉姆在太平洋上“画”出了一个大三角形。这次飞行虽然是临时计划,但其作用和意义是不可估量的——不仅对改变计划至关重要,对地球上的气象事业也至关重要。
黄燕厚和吉姆,一身尘土,回到家里最开心。她真的有期盼已久的儿子顺利归来的喜悦,她真的很想把两个年轻人搂在怀里,当着儿子的面幸福地亲吻。但她做不到这一点——不管她有多爱,主子和儿子一定不能混为一谈。两者有很大的区别。理智限制了安娜。她不能让自己的感情漫无目的地流动。
安娜一手拿一个,在释放主人之前,表达了她所有的关心和想法。她转过身,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递给黄延厚。她说:“苏菲走之前给你打过电话,但我联系不上你。我急得没办法,只好留下这封信。”
“她没说别的吗?”黄延侯接过信,问:“她走的时候好了吗?”
“她走的时候,伤口已经全部愈合,没有留下疤痕。我问她还有没有别的,她说都写在纸上了。让我把信给你。走之前,她在你房间里走了一遍又一遍,那种不情愿几乎让我哭了。”安娜擦了擦眼睛说:“慢慢来。我去做饭。”
黄延厚全神贯注地看着信。吉姆全神贯注地看着黄燕厚的脸。黄燕厚的表情从严肃变成了喜悦,喜悦上升到了激动。
“好!太好了!”黄燕厚高兴地说:“有这样雄心勃勃的科技精英参与,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成功,我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他炫耀地摇了摇两张信纸,然后递给吉姆,说:“你看,苏菲的两条建议和我们走到了一起,真是不谋而合!”
黄燕厚上楼时,发现楼梯从上到下都铺着浅绿色的地毯,一直铺到他家门口。走在上面不仅柔软舒适,而且很安静。后来,他问安娜是不是苏菲买的。安娜说不是苏菲买的,是WMO派人来铺的,所有建筑都是这样。
午饭后,吉姆说:“黄延厚博士,今天下午我想出去找一家核能研究单位,打听一下约瑟夫的情况。你去吗?”
“你去哪里找核能研究单位?”黄燕厚说,“这种科研单位是不会挂牌子的。即使列出来,也不会标明‘核能研究’字样。”
“还不错。”吉姆说:“我只想找一个没有挂牌、有警察站岗的地方,慢慢打听!”总比在家等好!"
“我劝你还是不要去‘大海捞针’了。”黄延厚说,“我们要抓紧制定计划变更方案,然后通过网络或者到核能研究管理部门寻找他的线索。”
“跟我改变计划?不要客气你的想法。写完了再看也不迟。”吉姆说:“我已经半个月没碰方向盘了。我下午就出去兜兜风,过把瘾,尝尝‘大海捞针’的滋味。”
黄延厚心想:他既然这么说了,我还有必要劝阻吗?于是他说:“好吧,你去‘大海捞针’,我在家考虑改方案。”
谈到改变计划,吉姆是对的。黄燕厚真的胸有成竹。然而,自从他了解到丽莎开创的新飞机和琳达研制的理想仪器后,一个与原计划大相径庭的“冒险计划”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他打开自己的“笔记本”,一边看一边沉思。他不时停下来找文字资料、看专著或看笔记。有时他打开电脑,上网查找最新信息。当然,他偶尔也会起身离开座位,皱着眉头在室内慢慢踱步,反复考虑如何将之前的计划与“冒险计划”的具体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两个版本的计划在一个实施过程中顺利完成,不重复,不矛盾。
该计划的总体轮廓是将他之前思考的两种新方式结合起来,即“识别-干扰-消除”和“识别-引导-利用”。根据这个总体规划,他打算把整个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识别”(识别大气变化的特征)。这次的“认识”和以前的认识有三点不同:一是范围不同,二是对象不同,三是深度不同。以前高空侦察多是针对一些灾害频发的局部地区,这次是飞遍全球,因为大气层是围绕地球的一个整体。虽然由于陆地、海洋、地球自转、太阳光辐射等因素,各地的大气变化各不相同,但它毕竟是一个整体,或多或少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但这种微妙的、极其不明显的症状却没有被认识到。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多年前人们留下的信息,找出有价值的飞行路线,对世界进行普遍的、详细的、深入的探索。既要从“不变”中找出变化的条件,又要从“变”中寻找“不变”的因素;在识别和搜索的深度上,不要满足于获得一般气象要素的数据,而是要利用先进的仪器和高科技手段去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在这个阶段的实现过程中,另一个版本是关于隐藏粒子的检测、搜索和捕获。这个内容虽然不能详细写进计划,但可以明确提出,并作出具体适当的安排。第一阶段的工作量虽然不大,但至少也要半年。
第二阶段是整个计划中最复杂、也是最有可能修改的阶段:从气象探测的角度来看,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干扰或消除”(干扰或消除能导致气象灾害的气团和海面温度变化因子等。).在真正解决“识别”的基础上,针对大气变化的不同情况和危害,采取不同的方法逐一进行干扰或消除。这是上一个版本的内容,后一个版本的内容完全不同——如果环球飞行第一阶段能成功探测并捕获一定数量的隐匿粒子,那么这一阶段的计划内容就不再是“干扰或消除”,需要修改为处理、探测和测试隐匿粒子。那么,“干扰或消除”的内容呢?完全不放弃,把整个内容搬回来,和第三阶段的内容重叠。可见第二阶段的情况比较复杂,工作量和难度都比较大。计划用六个月到七个月。
第三阶段的内容也比较复杂:如果沿用之前的版本,应该是“引导利用”;如果遵循后一个版本,就要把“干扰或消除”和“引导利用”的内容结合起来,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把大气变化产生的一部分能量引导到其他地方,利用这些能量来减轻或化解那里的气象灾害。这一阶段将在半年左右完成。
简而言之,改变后的计划是一个带有超前和梦想性质的探索计划。如果这一计划能够顺利实施,能够如期达到预期效果,那么“引导利用”的内容将无限延续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直至气象灾害在地球上基本根除。然而,这是推广和应用计划结果的问题。
吉姆几乎走遍了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不仅浪费了几天时间,还差点被警察拘留,这真让他感到气馁。
昨天下午,在离居民区不太远的海边树林深处,他发现了几栋被围墙围起来的楼房。大门戒备森严,既有固定岗哨,也有流动哨。门前没有任何标志,除了路边的一个警示牌,上面写着“parkingstrictlyforbiddeninhundsoftmeters”
100米内禁止停车。吉姆把车停在警戒线外,独自走向大门。他还没走到门口,就被宪兵拦住了。他耐心解释他的目的,人们拒绝了;他又诚心诚意地询问信息,人家不理他,问完问题就摇头,连话都不说。
翻来覆去几次之后,吉姆有点不耐烦了。他哽咽着,冷冷地说:“这是什么单位,难道比市政府还重要?在市政府,我可以坐在传达室里。你连大门都不让进。什么事……”
虽然说了一句脏话,但保安还是以骂人为由,命令他出示证件。吉姆当然不愿意,但警察挥了挥手,没看见他从哪里来。两个便衣,看起来像战士,从左右抓住了他。吉姆别无选择,只能拿出他的文件。军警和吉姆反复核对了证件的内容和照片,最后说:“如果你无条件离开这里,就可以把证件还给你,否则,你就要等你单位的负责人来把你带走。”
吉姆听了,心想光棍不吃眼前亏,不能让他们扣留我,就说马上离开这里。
回到车上,吉姆还在生气:天空那么广阔,没有我去不了的地方,但在这狭小的土地上却处处受限。哼!总有一天,地面上所有的界限都会被移除。
吃饭的时候,黄延厚看到吉姆还处于情绪激动的状态,就试探性地问:“怎么,你今天闯祸了?”
吉姆对此并不在意,而是如实地讲述了整个故事。最后,他说出了自己生气时想说却没说的话。
“不可能全部根除。”黄燕厚说,“地面上有两种界限:一种是自然因素形成的,一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人为的界限可以完全根除,但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对于自然形成的界限,只能靠自然慢慢改变。”
晚上,吉姆去了黄燕后的房间,在沙发上坐下,嗅了嗅说:“女人住过的房间和女人没住过的房间是不一样的。索菲已经过了多少天了?半个多月了!这诱人的香味还没洗干净。朋友,你有没有因为这香味的刺激而做了一个梦?”
“我在兰芝的房间里待了很久,都没有闻到它的香味。”黄燕厚笑着对吉姆说:“你几乎每天晚上都来受刺激。你做过美梦吗?”
吉姆露出整齐的白牙,向黄燕后眨眨眼说:“现在没关系了。如果他们都来和我们一起工作,将来……”
“不要担心未来。”黄燕厚说:“我们要相信,这些理性的知识青年是有丰富感情的,但没有人会让他们伤害我们的事业。当然,健康的情感交流是人之常情,正常的男女结合是人类繁衍的需要!”
两个人随心所欲地叙述着,不知不觉地谈到了约瑟夫。吉姆利用这个机会抱怨他的困难。他说,“这些天,除了白天跑来跑去,每天晚上都在网上搜到半夜。结果还是白忙了一场,一点喜人的线索都没有。就好像这个人从地球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唉!我觉得真的是在太平洋里找针——希望渺茫。”
“你一定不要灰心。”黄燕厚说:“北美大陆比太平洋小得多,约瑟夫比针大得多,不会那么难找。你知道“好事往往磨人”这句话吗?铁棒磨砺绣花针,作品自然而来。一切都有回报。只要你时时留心,处处留心,也许在任何偶然的机会或突发的时刻,约瑟夫都会站在你面前。”
“你放心,我不会放弃努力的。”吉姆说,“我害怕……”
“怕什么?怕影响我们计划的实施,是不是?”黄延厚接过来说:“这个问题不用担心。根据我们的计划,核能的应用处于第三阶段,也就是一年以后。你以为,这么长时间了,我们还怕找不到约瑟夫或者约瑟夫这样的科学精英吗?除此之外,现代尖端技术日新月异,新材料、新能源不断问世。也许半年左右会出现比核能更好的东西,然后我们会临时改变计划。”
几天后,黄燕厚的改变方案初稿敲定。为了便于操作,他打印了一份给吉姆,请他抓紧时间提出修改意见。吉姆在办公室呆了两天,把计划草案逐字逐句看了几遍,反复推敲之后,写了一份一千字的材料。他拿着材料来到黄延厚的办公室。还没坐下,他就竖起大拇指说:“朋友,我真佩服你的思维能力。你不仅拥有超人的智慧,还拥有超前于时代的意识。如果这个计划能够顺利实施,那么这个时代至少要落后50年甚至100年。你太厉害了!”
黄燕厚看着吉姆兴奋的样子,高兴地说:“不光是我,还有你、丽莎、苏菲、琳达等人。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计划的变更,但是他们研发的新设备、新仪器,尤其是他们宝贵的超前意识和超人智慧,将在未来计划的实施中得到体现。你说是不是?”
“那倒是,那倒是。”吉姆笑着点头说:“不过,起核心和主导作用的是你;如果没有你这样的领导来设计,恐怕这个宏伟的计划也不会产生。”
黄延厚让吉姆坐下,对他说:“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表扬,而是具体措施。现在评论这个计划的优劣和意义还为时过早,就像不能说一个未出生的胎儿将来一定是将军、元帅或总统一样,因为现在还在孕育阶段,能否顺利按时出生还是个未知数。”
“虽然是未出生的胎儿,但它是在‘出生好,育儿优’的条件下孕育出来的,有很多高智能、高科技的遗传环境和优质的营养。有了这些前提,它一定会成为时代的产物。”吉姆摇摇头说:“当然,我们不能满足现状,但我们应该进一步细化粗糙,努力使之更加完善。”
“很好。”黄延厚道:“言归正传,说说具体内容。”
吉姆摊开他的材料说:“首先,这个计划的标题要改,不能再用原来的;原题目不仅没有新意,也没有体现出方案的核心内容。它应该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名字。"
“我琢磨过这个问题。”黄燕厚说,“一开始我想用一个新的话题,考虑了好几个。后来我认为这是一个改变计划,改变的主体是内容而不是名称;况且题目并不是计划的实质问题,就像一个人的名字一样,只是一个替代符号,并不能用来说明人生的功过和价值,所以……”
吉姆摇摇头说:“你这样推断不合适。人的名字重复率高,地域性强,而计划,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计划,是全球性的,不能重复。它们应该有一个与内容和目标一致的名称。”
黄延厚轻轻点头,说道:“你说的有道理。照你的想法,叫什么好名字?”
吉姆又露出了洁白的牙齿,然后莫拉拉了拉自己的短卷发,羞涩地说:“我只想着改名叫郝,没想着改什么名字。”他看着黄延厚说:“你没想过几个?”说出来我来选。"
黄延厚打开材料,找到一页观看,然后说道:
“从气象事业的历史来看,计划相当多,但大部分是地方和区域的计划。一般以飞行时间和地域范围命名,也有根据工作对象命名的。比如60多年前,第一个在这一地区人工影响飓风的计划叫卷云计划,结果并不理想。10多年后,正是同一个地区长期制定了“飓风预案”,采用改变风暴中心附近能量分布规律的方法降低风速来消除或减弱灾害。这个计划实施了20多年,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只好宣布失败。本世纪初,东亚某地区出现了一个“追风计划”,主要通过投掷GPS风速计获取台风环境大气数据。虽然取得了一些收获,但只是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并未能改变气象的变化。这些内容你都知道。我只是在重复它们。
“对于我们的计划,我从三个方面思考:
“首先是计划的目标。这个计划不仅要在更深层次上观察和探索气候变化的各种形式,而且要逐步改变它们,最终目标是减少、消除或利用它们。
“第二是计划的及时性。虽然这个计划的实施时间只安排了一年半,但这只是完成计划的工作量。一旦取得成果,就必须推广应用,而且不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而是长期发展。
“第三是计划的范围。这个计划是全球性的,它的实施范围是整个地球,而不是某个地区或某些区域。
从以上三个方面考虑,我想到了几个名字:耕云人工降雨计划、治理大气计划、雨水调节计划、医疗计划、……
“好!这叫‘医疗计划’!”吉姆拍拍桌子,站了起来。他有些激动地说,“这是一个最恰当的名字,既体现了这个计划的全部内容和最终目标,又符合当前气象形势的需要。好的,太好了!它被称为‘医疗日计划’。”
“不过,‘医疗日’这个词是不是有点吓人?”黄延厚说:“普通人能接受吗?专家能认出来吗?全球气象组织会批准吗?”
吉姆想了一会儿,然后坐下说:
“普通人所指的天空其实就是大气,各种形式的气象变化也是在大气中发生、发展、终结,雨雪、雷电、冰雹,任何一种形式都逃不出大气。年初,在一篇气象灾害公报上看到这样的叙述:灾区一位老太太因为自然灾害失去了所有亲人。她哭着喊道,“上帝一定是病了!‘天下人才那么多,为什么没人出来治天!’听着,老百姓都说天“有病”,现在要“治”。你觉得不能接受吗?我肯定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谁都不希望气象灾害再次发生。
“专家都能认,他们有什么理由不认?至于全球气象组织!除非他们脑子有问题,否则他们不会不赞成——这个计划实现了,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功劳,还因为他们享有世人的赞誉!”
吉姆看到黄延厚微微点头,然后高兴地说:“探测、捕捉和使用隐藏物质的问题似乎太模糊了。能说清楚吗?”
“这个问题无法解释清楚,但应该是这个计划的另一个版本,在计划中只能简单模糊地提一下——因为我们还没有把握成功。”
“啊!琳达、丽莎和苏菲不是都要来参与计划的实施吗?我们既有这方面的设备仪器,也有这方面的人才。我们怎么能没有成功的把握呢?”
黄延厚轻轻摇头,停顿了一会说道:
“琳达给了我一个底线:这套已经初步成型的仪器、设备、装置,都是根据专家教授推导出来的理论设计的。她只能对理论推导有信心,对实际操作效果没有把握,需要实践来证明。换句话说,成功与否还是未知数;即使成功了,效果也是未知的;大气中是否存在‘隐藏物体’,能否被探测到并捕捉到,目前还不得而知。你觉得你能详细写出这些未知数吗?我不能。
“除此之外,你我相信隐形理论是存在的,是可以使用的,当然包括丽莎、琳达、苏菲和石原秀惠,但是全球气象组织的专家和科学部门的领导们相信这个理论吗?所以,目前我们还不能非常具体地写出这个我们不太确定的内容。你说是不是?”
“确实如此。”吉姆点点头说:“我们不能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吉姆又看了一遍自己写的材料,然后一条一条往下讲。在谈到核能的利用时,黄燕厚说,“我对这个问题很矛盾。虽然很多气象学家都有这个愿望,但还是不确定。”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大。”吉姆说,“只要我们找到核专家约瑟夫,他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此外,他现在正在研究核能的应用。虽然他不能说自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成功的可能性至少要占80%。”
“核能应用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原子弹、核潜艇、核电站、核武器等。都属于核能应用技术。现在不知道他具体在研究哪种应用技术。另外,我们能找到他吗?就是找到他,人家能愿意配合我们吗?”
“我肯定能找到他。”吉姆自信地说:“只要他存在于地球上,我就会找到他;只要找到他,我们肯定会配合他——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他的‘救星’,他不给我们这个面子?此外..."
“即便如此,你也不能强迫别人。”黄燕厚说,“不过,我没有确认这个内容,只是写了‘争取使用’。”
“正是!留有余地就行。”吉姆说,“这个内容在计划的最后一步。我相信它将与‘隐藏对象’的使用一起获得成功。”
经过黄燕厚和吉姆的反复推敲,“医日计划”初稿已经定稿,不到一万字,比原计划少了近一半,文笔简练,内容详细,步骤清晰,措施明确,可以说是一份无懈可击的计划。
吉姆掰着手指头数着日子,然后说:“我们的工作效率还可以!一个月三天多一点就完成了。朋友,你休息两天,我去打印报告。”
“可以打印,但不要急着举报。”黄燕厚说:“我也想问问导师的意见。”
吉姆说:“那就先不要打印了,发到他的邮箱里,等他评论回来再打印上报,丰富一下。”
“老人的视力正在衰退。基本上,他不需要电脑。我最好给他打印一份,用大号字体,加大间距。”黄燕厚道:“你完了我自己送。”
黄燕厚以诚恳和尊重的态度,讲述了为改变计划而飞越太平洋的过程和收获,也谈到了“医疗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对未来的展望。导师低头沉思良久,才缓缓抬起头,看着自己最喜欢的徒弟:“你的家乡有一位古人说,‘青出于蓝,绿出于蓝;冰,水比水冷。”现在,我真的明白了这两句话。"
虽然导师没有提出什么意见和建议,但黄燕厚被他真诚善良的鼓励感动了。黄延厚反复说:为了报答恩师的恩情,一定要把这个计划实施成功。
在印刷计划之前,黄延厚和吉姆有不同的意见。争论的焦点既不是标题,也不是内容,而是署名的署名。
黄燕厚说:“在我提出这个计划草案之前,我和大家谈了很多次,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和支持。虽然是我起草的草案,但是你也提出了很多修改的建议,我们一起讨论了很多次。不应该签字吗?”
吉姆说:“理论上,我和你之间还有一些差距,所有的新想法都是你想出来的。我不能和你平起平坐,更不能争取自己的功劳。”
“这‘天宫’是什么?”黄燕厚说,“调节大气,治愈地球,是我们同事的梦想,也是期盼已久的愿望,更何况还有失败的可能。再说……”
无论黄燕厚如何恳切坦白,最终都没有达到目的——吉姆坚决拒绝在报告上签字。但他却一再表示,“我会以我的人格与你同甘共苦。无论上刀山还是下火海,我都会和你并肩作战,绝不退缩。”
黄延厚摇摇头,叹了口气——只好默认了。
“医疗方案”上报后,黄延厚说:“吉姆,以你的经验,审批需要多长时间?”
吉姆抬起头,想了一会儿说:“至少要两个月。”
“嗯,你可以利用这段空闲时间休探亲假,回去和老人们团聚,抓住机会孝顺父母;如果能遇到好姑娘,你的终身大事也要安排好。”黄燕厚说,“计划正式批准后,可能就没有回家探亲的机会了。”
“这是一个机会,我很想回家看看。”吉姆高兴地说:“虽然爸爸妈妈都很健康,但他们毕竟老了;再说,他们也想看看自己的儿子!"
提交计划时,吉姆如愿获得了一个月的探亲假。他欣喜若狂地给父母和家人买了些礼物。黄燕厚去给他买了机票。安娜帮他打包,并在旅途中为他准备食物。
就在一切准备出发的时候,气象组织打电话来取消了吉姆的探亲假。原因是一架气象飞机在执行紧急任务时发生了事故,但任务无法停止。因此,决定由QX-21部队接管任务,为期一个月。
吉姆突然在沙发上坐了下来,激动的表情一扫而光,然后他平静地说:“还好我没有告诉家人——我本来想给他们一个惊喜,但是惊喜变成了惊喜。”
“这,这组织太那个了!刚刚批准的假期将被取消。这是什么?”安娜生气地说:“买什么都无所谓。可以放着吃。机票怎么办?”?人家给退款吗?黄燕厚博士,你能不能再跟气象组织说一下,让他们换另一架飞机?"
没等黄岩厚开口,吉姆抢着说:“哼!另一架飞机上还有谁?我们必须去。”
“是的!”黄延厚叹了口气,道:“气象工作就是这样。一切都服从于需要。我们的飞机是王牌,吉姆是顶级老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什么理由可以推翻WMO的决定?唉!只是吉姆……”
“没问题,这种情况我并不陌生。这是我学到的,这是我做的,没有理由推脱。”吉姆说:“安娜,把所有的食物拿到厨房去。我现在就去机场准备。”
黄延厚拍了拍吉姆的肩膀说:“那是唯一的办法。我马上去世界气象组织总部办理手续,争取按时开工。”
黄燕厚和吉姆奉命飞越加勒比海上空,拦截并跟踪飓风“尤瑞斯”和一场奇怪的龙卷风。在当地气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他们基本上做出了“准确预报”,大大降低了台风对当地的损害。但气象灾害还是会给所到之处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黄燕厚说:“如果‘医疗计划’得以实施,并取得理想的效果,这场风波不算太大,完全可以在萌芽阶段化解,可以……”
半个多月后的一个下午,正在大西洋东部上空飞行的黄燕厚突然接到气象组织的通知,通知他们结束飞行,立即返回总部基地。
按照惯例,在外地执行任务的飞机以当地临时基地为基地,不能随便返回总部;如果任务完成或者有什么事情要回去,也需要请示,得到批准后才能行动。从来没有遇到过总部通知要赶回去的事情。
黄延厚皱着眉头问:“吉姆,这和总部让我们回去的‘医疗计划’有关吗?不...计划被批准了?你分析分析,这可能吗?”
“这不太可能。按照惯例,审批这样的方案至少需要两个月,最快也要一个多月。现在才半个多月!”吉姆说,“但这很难说。据说世界联合会新的最高官员上任后,各机构的工作作风有所改善。或许效率提高了?”
黄延厚点点头说:“应该是这样的。现在全世界都在改革。作为一个世界组织,它应该树立榜样。”
回到总部后他们才知道,黄燕厚被招募正是因为“医疗计划”。过程如下: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大吃一惊,立即复印了几份,迅速发给相关专家教授和权贵,并附评论,一个月后回收。结果,几乎所有看过方案草案的人都主动反映意见,建议尽快组织讨论。
各处室收集时,意外发现对“医疗方案”争议很大,口径无法统一,也没办法定调子。
经过研究,他们决定将该计划的内容以WMO的名义放在WMO的网站上,既可以让业内专家发表意见,也可以让全球对相关行业感兴趣的精英公开讨论,然后根据讨论结果定调。虽然所有与会者都同意这么做,但有一个关键问题必须首先解决,那就是虽然以WMO的名义在网上发布,但必须得到方案起草者的批准,否则无法做到——这不仅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因此,经世界气象组织总干事批准,立即将黄燕厚召回。
黄燕厚知道整个过程后,和吉姆私下讨论了一会儿,然后对组织者说:“我同意放到网上讨论。黄金不怕火。”不过我有个要求:方案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在网上,但是方案起草人的名字不要公开,因为我有很多朋友和熟人,尤其是同行业的,避免朋友和熟人的顾虑。"
主办方说:“我尊重你的意见,请签名。”
黄燕厚拿了一张纸,仔细看了内容,然后拿起笔,认真地写下了自己的看法,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不出所料,网上争论相当激烈,点击率飙升。有各种问候,有支持,有质疑,有讽刺,有反对,有猜测,甚至有攻击,每种态度都不是一两个人。
黄燕厚和吉姆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所有时间都在网上。起初,他们一句话也没说。他们只是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寻找新的思路。两周后,混乱的意见基本分成了三组:赞成,反对,模棱两可的观望。又过了一周,观望队伍自动瓦解:有的进入赞成行列,有的落入反对行列,大部分自动退出讨论。
就在正反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黄岩厚要求吉姆在网上实名发表意见。他根据反对意见中的要点,逐一分析了客观性、科学性和成功的可能性,并对他们提出的焦点和难点给予了有理有据的解答和说明。几天后,反对的人明显减少,赞成和呼吁马尽快上马的声音从很多地方涌出,尤其是那些经常遭受气象灾害的地区。希望明天的“医疗计划”不会有效果。
在众多支持“医疗计划”的指挥官中,有四位杰出人物:丽莎、琳达、苏菲和石原秀惠,他们都是黄岩厚和吉姆所熟知的人物。还有几位知名的学者专家,有些从一开始就是赞成的,观点鲜明,态度坚定,说“医疗计划”成功的概率大,失败的因素少。有些人甚至明确提出要参与这一计划的实施。当然,也有一些专家,以前是观望派,后来进入了赞成的行列,态度不是很坚定;吉姆的建议上线后,他们立刻变得强势起来,为计划的实施献计献策。
反对派队伍的代表是网名“破冰白熊”的人,他的发帖率最高,几乎一天两次,有时更多。他反对的理由是:“这个计划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但他从来没有明确说过这个致命的弱点是什么,只是用“太过幻想”、“不可能实现”、“如果可能,至少需要几个世纪或者更长时间”等等。于是,他冷笑道:“‘医疗计划’不像是气象行业现实的科研创新计划,倒像是一部科幻小说的写作计划,而这部小说可能写不成功。”
吉姆的帖子发出后,“破冰白熊”突然不见了,两天内没有再发帖子。发生了什么事?黄燕后和吉姆都不知道为什么,但他们认为一定有原因。
三天后,“破冰白熊”的帖子又出来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初衷,坚决反对批准这个计划。
起初,很多人赞同“破冰白熊”的观点。经过几天的辩论,越来越少的人支持他。最后,他几乎成了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