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退圈演唱会开始出道》第二十四章 白马非马 免费试读
第二十四章
徐松一开口,第一句歌词“就像一部电影原谅票房惨败”就伴随着悲伤的钢琴声。
观众心里的某个地方突然被触动了,像是被击中了软肋。
一种说不出的情绪在心底蔓延,顿悟后有一种淡淡的伤感。
这是宋歌把他的音乐比作惨淡的票房,就像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之间的区别一样。
商业片往往票房很好,而文艺片往往没有片酬。
基本上商业片简单粗暴,符合大众口味,所以票房往往很好,而艺术片很少有人能看懂片中在讲什么故事,自然票房惨淡。
徐松把自己的音乐比作票房惨淡的文艺片,让很多人想起徐松流行的那个年代。
无数音乐人和媒体讽刺和嘲讽他的音乐风格。
音乐圈一度被批判为垃圾,甚至掀起全网否定他才华的质疑风暴。
无论各种杂志、网页、新闻还是各种媒体,关于徐松的歌曲从来没有得到过肯定。
在这场几乎席卷整个音乐圈的黑松风暴中,很多年轻粉丝纷纷效仿,变身黑粉。
就算他们觉得徐松的歌好听,你也会在周围同学朋友的带领下,被人批评嘲笑你鉴赏能力差。
年轻又没有经验,他们随波逐流。
从这首歌曾经风靡全国,到瞬间全网黑。
就有接下来的几句“我闷着头走在街上。
放逐自己的心灵
关掉手机,卸下行李,坐在路边。
就像乞丐不需要图像一样。"
当时他签了hi-disc的合同,母亲病重,对这些惨不忍睹的事情,他无法如此释怀和洒脱。
关键的是,他的歌当时的听众都是还在上学的青少年,消费能力等于零。
专辑卖不出去,也卖不出去。
音乐不被认可,徐松孤独如乞丐。
而乞丐不需要图像。
这首歌的前几句话一出,观众立刻就明白了。
宋大哥在通过歌曲讲述他的故事。
短短的几句话,现场的观众感觉像果酱一样难受。
很多人都大声抽泣起来,眼泪再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徐松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游子继续唱。
“万灯引星光拼出一夜。
华丽的欲望涌上街头。
每个薄弱的地方
广场音箱打排行榜。
榜单上的歌就像背景。"
这些简单的话语让无数观众感到紧绷,仿佛一只魔爪突然攫住了他们的心。
他们仿佛看到了徐松,那个当时像乞丐一样落魄的人,在街上漫无目的的游荡。
看着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徐松突然明白,这个世界早已被千万种欲望和希望填满。
人们忙着追逐快节奏的时代,没有人停下来仔细听广场上音响里正在播放的榜单歌曲。
这些上榜的歌曲就像是这个交通繁忙,人来人往的时代的背景板,没有人欣赏。
甚至一些正在播放的排行榜歌曲也是他自己的。
“那不是歌,那是孤独的歌。
这种白马非马的逻辑,很少有回音。
唱什么?故事有多少波折?
喧嚣中又有多少人看得出来?
那不是一首歌。那是我写的一首歌。
我记不清当时的快乐或悲伤。
一首反方向破坏热闹气氛的歌
慌乱中被挤下。"
这一段合唱,伴随着越来越高的钢琴声,深深的悲伤早已萦绕在每个人的心中。
那句“那不是歌,那是孤独的歌”直接击溃了观众心中最后一道柔软的防线。
这首歌词看似是在描述这首歌,向世人说明这首歌是他孤独的时候写的,却把自己的歌比作一匹白马和一匹马的经典诡辩,来戏弄那些批评他作品一文不值的人。
观众面前似乎有这样一幅画面:
落魄孤独徐松带着一点自嘲向那些黑子调侃说道:
“看,这是我在孤独中写的一首歌。你不停下来享受一下吗?”
多苦多无奈。
在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只关注眼前的事物。
至于广场上放的歌,歌词写的是什么,讲的是什么故事,再怎么曲折。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又有多少人仔细记起了呢?
也许有人觉得歌曲太吵,破坏了广场的热闹气氛。
然后就有人慌慌张张的按了歌。
这匹白马并不是一匹节奏沉闷,起伏不大的马。
但此时此刻,却深深的刻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里。这一刻,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宋歌的心情。
不被世人认可,不随波逐流,如此艰难落魄,却依然坚持自己的音乐道路。
很多观众突然想起他被全网唾弃谩骂时说过的话。
“我的大部分粉丝都太小,不懂。请不要谈他们,只谈我。”
在难以自保的情况下,为了不让喜欢他的粉丝受到牵连,宋歌坚决抵制一切。
粉丝们再也忍不住感慨,泪流满面。
“那不是歌。那是我写的一首歌。
我记不清当时的快乐或悲伤。
一首反方向破坏热闹气氛的歌
慌乱中被挤下。"
随着徐松轻轻唱完这最后一段,就全爆发了。
十万人像是默契一般,脸上挂着泪水,声音哽咽着大声喊道:
“宋大哥,对不起!”
【注:白马非马。是古代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提出的著名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白马论》。搜索详情。空间太大就不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