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七千白袍军》第十九章 屯田制 免费试读
黄巾起义之后,卓君的一切依旧,秋收成了卓君最重要的事情。
刘治秋收的时候,我带着一群官员亲自去了以下几个地方。
“傅俊,看这田中的小米。它长得很好。你研究的水稻不愧为奇迹。”
陈宫看着庄稼丰收,不禁感叹。
然后他问附近村里的老大爷:“老大爷,你们村一般一亩能收多少石头?”
村里的老人笑着说:“回大人,就拿我家的良田来说吧。多亏了刘福军,我家现在有12亩良田,每亩共收获谷子108石半,9石,是过去的3倍多。”
“两个月前,我们估计亩产只有6石的收获,却不曾想,从上个月开始,它开始了新一轮的生长,收获了9石,真的很奇怪。”
“至于我们村最好的良田,亩产达到了11石,这让一家人都很开心。”
刘治虽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数据,但是听到这里的时候,还是觉得有点震撼。
汉代一石等于四钧,一钧等于三十斤,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
每亩9石是1080斤,11石是1320斤。
其实这个数据在21世纪可能很普遍,普通人家的田间收成其实也是如此。
但在这个平均亩产3石360斤的时代,其实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数字。
所以刘治听到这个数字后才震惊。
在这个看天气吃饭的年代,这种输出可以称之为命运。
看来系统提供的超级稻种子完全可以解决缺粮的问题。
经过测试,即使在最差的劣质地里种植,亩产也能达到5石。
想到这刘治,他忍不住笑了,说:“是啊,很好。这是对今年秋收的盛大庆祝。”
人民收获的粮食越多,国库就会越充实。
现在离董之战也不远了。有了充足的食物,刘治也感觉更自信了。
目前,卓君仍采用汉代现行的田赋制度,税率为二十分之一。
目前卓君县可利用耕地约五百万亩,仅今年的粮税就可达二十五万石。
要知道,这是一个县,土地税能达到25万石,太可怕了。
接下来刘治还计划采用曹魏时期采用的屯田制度,主要用于开垦荒地。
东汉末年,人口不是很多,但还是处于人多地少的时期。
尤其是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很多田地已经荒芜,屯田制度在这个时代还是很有用的。
只有填海造地制度才能让刘治在未来拥有霸权的内涵。
卓君县秋收完成后,并没有沉寂,刘治开始试验他的屯田制度。
卓君也开始接收海外难民。当一些难民听说卓君愿意接收他们时,他们纷纷前往卓君。
仅在10月份,就招募了10多万名难民。
这些难民将成为刘治荒地开垦系统的实验品。
经过筛选,这10多万人中每50人分成2000多人。
这2000多个村庄在卓君被划分为荒地开垦区,他们需要在冬天到来之前开垦荒地,以便明年春天种植。
这2000个村庄中的每一个都能使卓君再次拥有数十万英亩的耕地。
毕竟,《齐书》和《王镇农书》中的农具都被抄了,耕牛不足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所以开垦荒地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难度也比以前低了很多。
这些开垦出来的荒地全部归县政府所有,也就是说所有开垦出来的土地都是国有的,只供他们开垦。
收割的庄稼与官府分,自己有牛的六月与官府分,官员四人六人。
不耕牛的人跟政府对半分。
在战争期间,这个系统的优点远远超过缺点。等将来世界统一了,这个体系就完蛋了。
目前,军营仍在实施中。其实这个军营主要是以当地驻军为主。
这些二三线部队可以边防守地方边种田,可以大大缓解粮草支出,还能收获不少税收。
同时刘治也根据曹魏的垦荒制度采用了新的制度,不设郡县。
屯田的官职分四级,一级是司马,之上是典农校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
其中电农总司令为最高官职,长史田丰兼任此职。
田丰对养殖还是很感兴趣的,他对养殖也很感兴趣,所以这个岗位很适合他。
填海制度的好处还是很多的,最重要的有六点。
第一,即使在战时,农田也不会因此而荒废,可以正常耕种。
二是老百姓有了自己的农田,积极性高涨。如果外敌胆敢入侵,他们会愿意参军,抵抗外敌,保护自己的良田。
第三,兵站里的士兵可以把家人安顿在荒地,可以打仗,可以回家。
第四,可以聚集民心,安置难民,军队有地不扰民,可以缓解这个矛盾。
第五,士兵可以长期呆在当地的田野里而不忽视他们的训练。
第六,即使前线战败,也不会有兵变逃跑,因为逃兵的惩罚是很严重的,他们不敢逃跑,为了自己的耕种而叛变。
然而,这种屯田制度在晋代已经完全退化了。高峰时官民分裂高达82,可见其剥削之疯狂。
权势家族也用各种手段吞并这些屯田,最后屯田制度彻底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