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靠打鸡血制霸天下》第18章 大明时报,一呼天下应! 免费试读
狡兔三窟!
就是这个意思。
虽然我脑子里有很多历史知识,但这次最大的挑战是逆天作战!
自然灾害不是那么容易克服的。
混乱之下,只有两条路。
一个是救灾,一个是像野猪皮一样挥舞屠刀。
第二种方式肯定不行。
但万国天子只能走第一条路。
明末有1.6亿人。
扣除妇孺老幼,还有三四千万青壮年。
这么多人动员起来,不管战争,修大坝总是可以的。地震后,让我们动员救灾指挥部。
问题是明末社会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然而,怎样才能让世界团结起来呢?
是啊!
报纸!
大明现在最缺的就是一个媒介。
如果这个媒体能够及时报道灾情,让大家做好预防措施,号召大家参与救灾,这次自然灾害的影响就会降到最低。
“王安,驱翰林学士入宫。”
翰林院相当于一所大学。凡是考进士,都要先去翰林院学习治国之道,然后再安排官职。
翰林学士是翰林院院长,有五个官衔。
目前翰林院的主要职责是编撰书籍。当然,都是关于皇帝和国事的。
民生小事根本不管。
学院里人人都可以写文章,让他们办报,最合适不过了。
很久
“大臣,翰林院学士文震孟向皇上磕头。”
文震孟?
巧合的是,朱由校对他仍然有点印象。
文天祥的后代,文徵明的曾孙,四大才子之一,精通经典和历史,尤其擅长《春秋》和《楚辞》。
但是科举失败了,十次都失败了。46岁那年,他终于中了第一名,进了翰林院。
“我来找你只有一件事。大明有府报,但都是收藏者的。我要你为人民编一份公馆报,叫大明时代!”
“上面应该有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可以刊登一些著名的名词。最重要的是把边关的情况和各地的灾情写下来。”
文震孟面有难色。
“陛下,地宝编起来容易,但是如果全世界都出版的话,花这个钱负担就大了。”
天哪,不能怪他。
他一点责任感都没有。
因为迪报是官方内部报纸,所以是免费的。
“怎么会是负担呢?我没说这个大明时代不收钱。到时候算算印刷成本。如果成本是三篇,就卖十篇。每个人都想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不要担心卖掉它。”
在没有电视没有电影的年代,人怎么吃瓜?
都是口口相传。
有了这份报纸,就根本不用卖了,说不定还能赚钱。
到那时,我们有一些广告位就可以收钱了!
“这个…”
我真的没见过世面。
“先照我说的去做,一定要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然后和府报一起送去,让各府各县自己去卖。你卖十文钱,我们的供货价就定为六文钱,这样衙门就能赚四文钱。”
文震孟我当场就发呆了。
这大明时代还用来赚钱吗?
还让衙门主动卖!
小皇帝真的会赚钱。
“部长,服从命令!”
但是媒体还是挺赚钱的。从纸媒到互联网,哪个不赚钱?
只要大明时代成立,信息畅通,很多事情就简单了。
发洪水了,号召一次募捐,钱就来了!
打赢战争,公布战绩,人民就要起来了!
用途广泛,还能赚钱。
“文震孟,这个大明时代需要的资金都是从内库支出的,获得的利润都是从内库收取的。而且国子监的学者也写过文章,也有稿费,但也不能批判朝纲。他们只能宣传我大明,宣传家国天下的情怀。”
朱由校想,这文震孟是来自林东党。
不行,我们得加保险。
“王承恩,你得注意这件事。你想从内库提那里得到多少钱?再说,每期报纸印出来之前,你都得仔细看一遍,把不合适的文章去掉。”
“我明白!”
第一期还是很有意义的。
不能写歪了。
“文震孟,这第一期我亲自来回顾一下。请先请学者写文章。记住,是给人看的。少的话,我亲自写一首诗,你印在头版。”
经过一番安排,《大明时报》成功了。
文震孟下台后。
朱由校告诉王承恩。
“这件事非常重要。你应该密切关注它。好好利用大明时代,你就行!”
“为世界呐喊!”
这真的吓坏了王承恩。
将这项工作交给自己,足见皇帝的深切信任。
朱由校只能选择他。
因为他是当时唯一一个和崇祯一起在媒体山上上吊的人,可见他的忠心。
“另外,这件事做得好的话,也是相当赚钱的,不要小看了。”
“奴婢明白,奴婢一定会做大事的。”
用对人,用对事。